
幼儿园大班语言篇"听雨"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- 让幼儿感受“听雨”的情景,了解雨的声音、雨点发出的特征,并产生兴趣。
- 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句式,引导幼儿学习表达不同天气的声音和景象。
-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。
活动准备:
- 阅读并分析“听雨”这篇散文诗,理解主要内容和结构。
- 准备小花蝴蝶、蝴蝶妈妈、小雨点指偶等教学用具。
- 绘制图谱或图片,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意境。
- 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材料(如卡片、词汇袋)。
活动过程:
1. 导入活动
- 导入环节: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,提出问题“你们喜欢雨吗?”并引发猜测为什么喜欢。
- 引入角色:教师介绍豆豆,介绍它在听雨的情境和特点。
2. 分段欣赏散文
- 活动二:整体欣赏
- 教师边操作指偶,有感情地朗诵散文。
-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小花蝴蝶听到的声音,并猜测它们都在做什么。
-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达。
- 活动三:具体段落欣赏
- 分段讲解,如“豆豆会听到什么声音呢?”
-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对话,鼓励提问并回答。
- 联系图谱理解散文内容,并启发幼儿想象小花蝴蝶的动作和场景。
3. 学习仿编
- 活动三:分段模仿
- 分开引导,先观察窗外的景象,再在窗前听雨。
- 完成“风吹木偶”、“鼓鼓鼓”等句式的仿编,并与同伴合作完成。
- 活动四:模拟表演
- 教师示范完整朗诵,鼓励幼儿加入角色,表达不同天气的声音和动作。
4. 总结与情感交流
- 活动四:总结感受
- 教师总结下雨带来的趣味性,启发幼儿分享感受。
- 活动五:分享心情
- 提问“你们觉得雨是快乐的还是有趣的?”,鼓励幼儿表达不同的观点。
活动反思:
- 目标达成: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,从导入到总结逐步展开,层层递进。
- 互动性:使用指偶、动作游戏等多种方式,促进语言发展和情感表达。
- 材料准备:提供多样化的词汇和句式,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结构。
课堂延伸:
- 建议引入更多自然景象的散文,如“鸟儿唱歌”、“花朵跳舞”,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。
- 利用时间进行环境创设,如在雨天布置活动室,体验自然环境带来的快乐。
结论: 这篇教学设计详细且富有创意,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语言发展和情感表达。通过互动性和动手操作,幼儿不仅能听懂语言,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。后续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调整,加入更多具体的情境或任务,以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