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乡愁》教学课件
乡愁,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主题,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,《乡愁》就是其中情深意长、音调动人的一曲。
【教学设想】
1、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,要体现以“学生发展为本”的思想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。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,创造一种宽松、祥和、愉快的对话氛围,利用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,激起智慧的火花,从而共同探疑、解疑,获得知识,发展能力,培养个性。
2、教学思路定位为:
⑴ 情感导入,创设情景;
⑵ 自读质疑,整体感知;
⑶ 合作探究,品味研读;
⑷ 点拔释疑,拓展延伸;
⑸ 阅读指导,比较阅读。
【教学流程】
课前活动:
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,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,那么,在这期间,当你想家、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?学生七嘴八舌的说。
一、情感导入,创设情景
师:是啊,同学们,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,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,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,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,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?今天,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情感作品《乡愁》。(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)
二、自读质疑,整体感知
1、下面,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,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。如有读错字音的,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。
2、指名读(一人读一节,共十几人读)。(如有读错字音的,则说停,并引导学生更正,教师并板书;如无,则罢。)
(可能读错的字音:一枚 méi 海峡 xiá)
3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:
朗读课文,边读边体会《乡愁》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。4分钟后,比谁能背诵课文,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练习题。
4、检查自学:
师:会背的同学举手,比比谁背得好。
(若举手多,则检查;如不多,则再给2分钟)
5、(生若背错了,请其他同学更正;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,坚持鼓励性评价)
三、合作探究,品味研读
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,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。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,如有不会的,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(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,如这头、那头指什么?),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。
1、下面,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:
⑴ “这头”指自己,“那头”指思念的对方;
⑵ “小小的邮票”、“窄窄的船票”、“矮矮的坟墓”、“浅浅的海峡”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。
(可能学生的回答:前三种乡愁,是衬托第四种乡愁,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。(多名学生回答))
2、师:对以上同学所说,你同意吗?
3、生:议论纷纷。
4、师:为什么?
5、生:(多数人回答后,有学生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)。
6、(此时师相机概括)
1、“小时候,我外出求学、打工,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。对母亲的.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,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“这头”到“那头”,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。小时候的‘我’一定最关注邮票;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‘乡愁’。”
2、“长大后,在外边了,最思念的是新娘,以此衬托现在的乡愁。”
3、“后来呵,大概中年的我,祭扫母亲的坟墓时,脑海里浮现出昔日亲人的面容,还有那一 抔黄土,黄土下安睡的母亲。‘这一方矮矮的坟墓’是多么令人痛楚,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,无家书可达意,无舟船可抵达,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。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,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。”
4、师:对以上同学所说,你同意吗?
5、生:(逐个分析学生们的看法,并逐一回应)
6、生:前三种乡愁是为第四种乡愁服务的。
7、生:“台湾与大陆,本应密切往来,但却相互隔绝,既不能通邮,也不能通航,最令人痛心!”
8、师:应该可以通的,而没有通,令人心痛!
四、点拔释疑,朗读指导
1、师: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?(点名读)谁能有感情地背诵?(点名背)。
2、师:太棒了!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?
3、生:感情要饱满,语速不能太快。
4、师: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?
5、生:(生纷纷发言,略。)
6、师(小结):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,语速适当,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。(板书:感情 语速 节奏 重音)。
7、师: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,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。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,然后互相听读,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。
(教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情况,学生积极性很高。)
8、生:(生争相朗读,并自由发言评价。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,大都声情并茂。)
9、师:(重点指导)重音并不一定重读,有时根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。例如:“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”中“小小的”三字读为重音,但不能重读,而应轻读。(板书:停顿 重音 突出 增加)
10、师:在读诗的过程中,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,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。下面咱们听听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(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读)。
11、生:(生争相朗读,并自由发言评价。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,大都声情并茂。)
12、师:(重点指导)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?
13、生:他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,将乡愁与自己紧密相连,展现了诗人那真挚的情怀和深厚的人文精神。
14、师:这样的表现如何体现了《乡愁》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情感?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